《關于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通知(教職成〔2018〕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學校產教融合工作,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面向“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國家戰略和浙江省八大“萬億產業”發展戰略,結合學?!笆濉卑l展規劃,發揮學校主要優勢和借助企業重要主體作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吸引社會多元主體參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增強學校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為加快建設浙江省重點高職院校,推進創建中國特色高水平學校與專業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1.立足浙江,面向全國,放眼海外,充分運用學校的優勢平臺,進一步推進學校辦學育人與行業企業生產經營的有機融合,加快學校產教融合專業群和產教融合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經過建設,總體實現學校教育和區域產業發展統籌融合,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全面推行,需求導向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學校辦學和育人水平不斷提高,對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貢獻顯著增強。
2.以打造浙江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示范校為抓手,進一步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形成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的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培養專業知識基礎扎實、富有創新精神、敢于社會擔當、勇于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
二、工作舉措
(一)深入開展產教融合共生態建設
1.加強校、政、行、企、會合作網建設。以跨境電商綜合服務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服務萬億金融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等省級和校級協同創新中心為載體,構建校、政、行、企、會合作辦學和協同育人機制,積極助推產教融合工作。
2.實施“校友千花盛開工程”。健全并完善以校友為主體,以“學校校友總會、金融教育基金會”為載體,充分運用校友力量推進產教融合工作,鼓勵校友參與大創小鎮建設,引導校友企業與學校建立緊密型產學合作關系,形成學生在學校學習、進企業實踐、獲校友指導的創新互動的良好生態。
3.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以捷克研究中心為平臺,積極加強“專業+國別+語言”研究,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優質教育資源,開發符合國情、省情和校情的校企合作和協同創新模式。
4.深化行業交流合作。以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會長單位、全國財經類高職院校聯席會主席單位等為平臺,加強與省內外同類職業院校共享職業教育資源,共建高端合作項目。依托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吸引行業組織參與校企合作辦學,建立健全學校行業指導委員會、創新創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等組織及其運行機制,積極推進學校教育工作與行業的有機融合。
5.探索建立產業二級學院。廣泛吸引與專業相關聯的企業以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學校辦學,積極發揮校企主體作用,有序探索和推進產業二級學院建設,允許企業以資本、知識、技術、設備、管理等要素參與學校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
(二)深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全面推動校企協同育人。進一步深化學?!靶袠I 校友 集團”共生態辦學模式和“六業貫通”人才培養模式,基于產教融合,建設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健全質量保證體系。以省級優勢專業為載體,積極探索和推進四年制高職人才培養試點。以農村金融、互聯網金融、保險、信用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商務英語、文秘專業為載體,探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廠即入校、校企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銀領學院為平臺,大力推行人才訂單培養。以淑女學院為平臺,積極推進現代職業魅力女性培養。以篤行創新創業學院為平臺,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創新創業實驗班、才俊班等,繼續舉辦好創新創業校友論壇和各類創新創業競賽。
2.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推進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培育與學校教育教學有機融合,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一步推進篤行創新創業學院和篤行創業園建設,積極探索校企共同參與的“3+1”、“2+1”等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開展“四個一”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改革和以“商德”養成為靈魂的“四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積極推進“跨境電商出口創業孵化中心”建設。大力推行“互聯網+培訓”,探索校企共同開發職業類、創新創業類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交叉課程,及培訓包和教材;加強勞動教育,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組織開展“長三角杰出工匠進校園”、“企業技能大師進校園”、“風云浙商進校園”等活動。
(三)著力加強產教融合的專業建設
1.完善專業體系建設。依托“優勢+特色+品牌”,打造專業協同生態系統,推進各專業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好基礎、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和專業群,推進實施金融專業群產教融合綜合體、會計專業群產教融合有機體、商貿與文創專業群產教融合共生體、信息與互聯網專業群產教融合雙主體建設。以推進浙江省重點高職院校建設為重點,以創建中國特色高水平學校與專業為契機,推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信息技術、跨境電商等產業急需緊缺專業。推進人才類型結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課程體系調整。
2.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二級學院引導企業深度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及專業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積極探索引企入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體化合作形式,努力實現學校把實習實訓基地建在企業、企業把人才培養和培訓基地建在學校的合作辦學格局,與企業共建共享兼具教學與實踐功能的公共實驗實訓基地、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企業冠名二級學院、創新研究教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創業導師工作室等產教融合實習實訓基地,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學校要把學生就業質量作為設置調整專業、確定培養規模的重要依據。學校新設專業原則上應有相關行業企業參與。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探索符合職業教育特點、有利于促進產教融合的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和崗位評聘辦法,加大產教融合工作業績在評聘中的權重,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柔性人才引進等方式,擴大具備豐富產學合作經驗與資源的人才隊伍,聘請勞動模范、知名企業家、成功創業者、高技術技能人才等擔任學校兼職教師,探索重點專業或新興專業教師團隊引進綠色通道。提升專業教師“雙師素質”,優化師資隊伍“雙師結構”,推進建設“校企雙導師制”人才培養團隊。建立完善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流動崗(工作站)機制、校企互派工作人員機制、教師假期實踐制度,支持在職教師和管理人員定期到企業實踐鍛煉或兼職。
4.以協同創新平臺為載體,加強產教融合。以服務萬億金融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為平臺,推進浙江地方金融發展研究院建設。組織普惠金融發展與浙江鄉村振興、金融支持浙江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金融發展支持高質量增長與風險防范等課題研究,建立以研究成果為指標,以激勵為導向的考核制度,建設以校內教師為主,以校內柔性引進領銜專家為支撐的研究團隊。以浙江省跨境電商綜合服務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為平臺,推進應用技術研發團隊建設,支持柔性引進或聘任研發人員進入協同創新團隊。以篤行創新創業學院為平臺,推進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和管理隊伍建設,聘請專任創業導師和兼職創業導師,遴選銀牌創業導師、金牌創業導師與卓越創業導師。
(四)全面推進產教融合的成果積累與社會服務
1.推進校企協同創新技術技能成果積累和運用。圍繞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進一步加強以“專業運用技術協同創新、行業企業員工培訓、企業資信評估”等為核心服務的技術技能積累與應用平臺建設;大力推進省級和校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支持校企合作開展應用技術協同研發、智庫建設,鼓勵軟件著作權、專利技術等應用技術成果轉化;支持相關部門、二級學院聯合企業、科研院所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開展協同創新,共建共創共享依托大金融產教融合共同體、社會服務有機體、高職金融教育綜合體建設技術技能積累和社會服務的省級及以上協同創新中心、國家實驗實訓基地、省級實驗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緊密型產學合作基地,推動成果轉化和服務社會。
2.打造共享信息平臺。充分運用金融、國貿、互聯網金融等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成果,推進共建共享校、政、行、企產教融合信息平臺。強化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和企業實踐庫建設,推進校企資源跨部門、跨專業、跨校際共建共享。
3.加強校辦企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發揮學校專業和人才優勢,探索推廣“互聯網+職業培訓”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建設特色化、專業化職業培訓平臺和移動客戶端,不斷提升浙江金苑培訓中心對企業職工在崗教育培訓、學歷進修等服務水平,廣泛吸引各級政府和各類行業企業向學校購買服務。推進杭州資信評估公司、浙江眾誠資信評估公司建設,發揮學校專業優勢,全面實施“企業評級服務工程”,為機構、企業提供優質評級服務。
三、支撐保障
(一)加強制度建設保障
1.科學規劃產教融合工作。適應區域產業經濟發展與轉型,圍繞學?!笆濉卑l展規劃,將產教融合工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和浙江省八大“萬億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產教融合推進措施、實現途徑和重大項目。支持二級學院相關專業主動對接與其相關聯的地方經濟建設項目。
2.建立健全產教融合工作制度。實施校企合作工作管理辦法和考核辦法,進一步規范學校產教融合工作;健全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助推校企合作育人形成長效機制;制訂學校創業導師管理辦法,加強創業導師隊伍管理,助推創新創業學院健康發展;完善校企聯合技術研發團隊科技創新類項目申報制度,規范項目申報工作, 建立專業教師參與產教融合工作的業績考核制度。
3.完善考試招生制度,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和“3+2”培養模式,建立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制度,吸引企業參與學校招生計劃的研究制定;制定國際招生制度,設立留學生獎學金。
(二)加強組織工作保障
1.健全產教融合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圍繞產教融合工作,推動建立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各二級學院積極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做好統籌協調,加強監督檢查,推進工作落實。相關部門、二級學院要圍繞產教融合工作,結合本部門工作職責和二級學院教學工作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
2.完善產教融合工作組織架構與人員配置。學校落實專門責任部門和人員開展工作,各二級學院院長為學院產教融合工作第一責任人,落實產教融合工作分管工作領導,根據工作需要配備專門人員,以保障產教融合工作開展。
(三)加強激勵措施保障
1.落實經費支持保障。每年根據實際需要,對省級及以上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給予專項經費支持;每年根據實際需要,各二級學院專業建設經費中保障產教融合工作經費投入,確保各項工作開展;保障用于孵化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及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的經費需要。
2.鼓勵教師科研和指導學生參賽。將科研團隊的科研成果及成果轉化、教師指導學生參賽獲獎,作為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崗位評聘和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評優表彰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學校對科研成果轉化的團隊、部門或二級學院給予獎補。對遴選為銀牌創業導師、金牌創業導師與卓越創業導師的教師,對指導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或專業技能大賽一等獎的指導教師團隊給予獎勵。具體激勵措施參照學校相關部門制定的具體政策執行。
3.鼓勵教師和人員開展技術創新和企業實踐鍛煉。具有應用技術協同創新成果、相關企業工作或校企合作工作經歷且成績顯著的教師和管理人員,在學校崗位評聘和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評優表彰等方面,同等條件下優先晉級和表彰。對當期開展校企合作應用技術研發項目并取得研究成果的教師,按照學校規定給予獎勵。具體激勵措施參照學校相關部門制定的具體政策執行。
4.加大表彰宣傳力度。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產教融合的政策、制度宣傳;對在產教融合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部門、團隊和個人給予表彰,努力營造全校上下、各個部門積極支持、主動服務、積極參與學校產教融合工作的良好氛圍。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推動產教融合工作的先進經驗,因地制宜推動形成一批典型案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本實施意見于2019年1月1日起試行。